江南娱乐2023官方版-2.13 Inurl:fayunsi

江南娱乐2023官方版-2.13 Inurl:fayunsi

202411月04日

文旅之光:观览重建的如皋中山钟楼
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0:39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当我们漫步来到如城海阳路与中山路交叉北侧街心花园的南首,举头北向仰望,重建的如皋中山钟楼就矗立在街心花园的中央。它总高19.49米,基方五米,楼起四层。钢筋砼柱,青砖饰面。周以石栏,嵌以石額。楼顶五星红旗高高飘扬,楼顶南边栏杆下镶嵌着汉白玉缠枝莲浮雕。浮雕下面,第四层楼迎面墙中央镶嵌着电子大钟,每逢整点,大钟即奏响庄严的东方红乐曲,然后以雄浑的钟声报时。三楼迎面墙上沿的汉白玉石上镌刻着“中山钟楼”四字。它的下面,镶嵌着如意云纹浮雕。二楼中央开有对流窗,窗下即为一楼,一楼上沿的汉白玉石上镌刻“如皋县政府”字样。其下,南北大门洞开,可直观海阳北路和海阳大桥。

图片

往北行走十数步,只见钟楼右前台上,有方形框架一,中间悬挂铜钟一口。走近细看,钟上一圈铭文刻着:“中山钟楼作息钟人民委员会重铸一九五六年十二月”。这不过是中山钟楼二铸之铜钟。

图片

“中山钟楼作息钟”

图片

 关于作息钟的简介

原来民国二十年(1931),中山钟楼落成时,首铸铜钟一口,悬挂楼顶,功在作息,后因战乱遗失。1956年,如皋县人民委员会二铸铜钟,报时之外,随警火灾,并以钟鸣之数明示方位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因大钟口部破裂,发声低哑,故而三铸铜钟。新旧两钟均置楼顶,直至1995年钟楼拆除。2022年,中山钟楼重建,二铸之钟展示于地面,三铸之钟归位于楼顶。双钟祛尘,奉日重光。

所谓“以钟鸣之数明示方位”,据如城老人说,钟楼门卫接到火灾报警,如火灾发生在城东,钟敲一声,大约十秒钟后便是乱钟一分钟。然后照此反复;如果火灾在城南,钟敲二声,大约十秒钟后便是乱钟一分钟。然后照此反复;如果火灾发生在西门,遂钟敲三声,大约十秒钟后便是乱钟。然后照此反复;如果火灾发生在北门,钟敲四声,大约十秒钟后便是乱钟,然后照此反复。根据开始钟响次数,各门镇公所的水龙会馆和志愿者便抬着水龙,拎着水桶,奔向指定的方向救火。火警发生在城中,首先钟敲五声,其余雷同。火灭后,钟楼门卫便敲击“回棒”,就是慢而有节奏敲响铜钟,大约一分钟,然后反复数次,告诉人们火险已除,不必再去救火了。这是当时缺少通讯联络设备而想出来的土办法。

图片

一楼地窗

北行数步,走进一楼内,地面铺设地窗。厚重透明的地窗下,展示的原中山钟楼的基础柱桩,以及新发据考证的唐宋古井遗址。

一楼东墙壁中门南侧镶嵌着《重建中山钟楼碑记》。

图片

《重建中山钟楼碑记》全文如下:

重建中山钟楼碑记

中山钟楼,二十世纪皋邑之地标,亦为辛亥革命之印迹,百年历史之见证,更为雉水文蕴之载体,赤子乡情之寄托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屡加修缮。一九五六年于沪上重铸铜钟一口,白昼整点报时,兼示四门火警。一九八一年整体大修,水泥敷身,黄色涂装。越十年,更换壁钟,以石英替代机械。一九九五年旧城改造时拆除斯楼,且对市民有相地重建之诺。其后二十余年,社会各界吁请不辍,热望再现古城旧观。

二0二一年七月,政府顺应民意,筹划再造,查考史科,纳言听策,搜集遗构,鸠工庀材。翌年七月,择吉动土,三阅月而告竣。中山钟楼立基之所乃南唐以降县衙旧地,新楼因循原址,形制尺度悉遵旧轨。基方五米,楼起四层,钢筋砼柱,青砖饰面。周以石栏,嵌以石額。四层镶壁钟两座,南北各一。增设台基,高零点五米,楼总高十九点四九米,台基辟有地窗,可下窥旧楼础基遗存,新发掘考证之唐宋古井。历代县衙甬道皆妥加保护并展陈于近侧。

中山钟楼旧观重现,光景弥新,旨在醒喻世人,凭高远瞩,闻声起舞,赓续城市记忆,提升竞争实力,涵养家国情怀,共襄文明进步。爰勒此碑,以志感缘。

中共如皋市委   如皋市人民政府立

二0二二年十二月

一楼东门北侧左上角,是通往二楼以上的悬梯。

图片

通往二楼以上的悬梯

一楼西壁,中门北侧,镶嵌着“中山钟楼奠基纪念” 碑原物,该碑石有月缺处,因曾被凿作井衣,失去立碑月日,庆幸的是其主要内容尚被保留。

图片

碑文:

  中华民国十八年  

中山钟楼奠基纪念

              如皋县各界纪念  总理奉安大会立

一楼西壁中门南侧,镶嵌着《如皋中山钟楼记》原碑石。

图片

《如皋中山钟楼记》全文如下:

如皋中山钟楼记

如皋地滨江海,夙称富庶之区。比年以来,倾侧扰攘,丧乱流离,盖陵夷困□□□厄矣!魁杰之士思以教育、实业诱掖而振兴之。惟虑蚩蚩之民不知光阴之当惜,好从事而亟失时,难以生存于今日。望时而待,孰若应时而使,于是有中山钟楼之创建,以树时计之标准,使四境之内各有所警,一洗因循怠慢之积习,而同趋于鼓舞作新之正轨。总理有言:“人民平等,农以生之,工以成之,商以通之,士以治之。各尽其事,各执其业,自此演进,不难致大同之世。”夫各尽其事,各执其业,要在毋失其时。过斯楼与闻斯钟者,当如亲聆总理之遗训,孳孳日有勉图焉,庶不负创建者之用心欤!斯役营缮之费,建设、教育两局分任之,而建设局长李济华实主其事。佐伊适长县政,因泚笔而为之记。

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一日县长钱佐伊记

注:撰稿人钱佐伊,上海县人,1930—1932任如皋县长。邑人沈卓吾书,倪景山刊石

出一楼数步,系大型地窗。窗下展示的是,这次重建挖掘地基时的重要发现,经专家考证为南唐、宋、元、明等历朝如皋县衙甬道。

图片

大型地窗

大型地窗的北端,在“宋朝县衙”柱桩之间自左而右,是县衙遗址简介、县署平面示意图、县署兴废举要。

图片

宋代县衙柱桩

图片

如皋县署兴废举要

如皋县署兴废举要

(411年~2000年)

东晋安帝义熙七年(411)如皋建县,县署不详;隋唐时期撤县建镇。

南唐保大十年(952)如皋复升镇为县,于此地重修县署。

宋庆历初(1041)建正厅,立谯门;元末毁于兵燹。

明洪武元年(1368)重建县署,永乐、正统、弘治、嘉靖、万历、天启间均有增建修缮。其中,嘉靖十年(1531)改建谯门为谯楼。明崇祯五年(1632)和清康熙二年(1663)两度重修县署。康熙三十五年(1696)改谯楼为平房三楹。

清宜统三年(1911)如皋光复,原县衙即为民政分府(次年改称公署)驻地。

民国十六年(1927)在此建立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,民国十八年(1929)于谯楼位置建中山钟楼。

1949年1月如皋解放。此后,中共如皋县委、县人民政府(县人民委员会、县革命委员会)常驻于此。

2000年1月如皋市委,市政府、市人大、市政协机关及部分部门搬迁至如皋西南郊原物资大厦。

图片

如皋县署平面示意图

图片

如皋县署遗址简介

《如皋县署遗址简介》全文如下:

如皋县署遗址简介

如皋古县署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年(公元952年),位于城内大中街和东、西大街丁字形交叉口北端(今中山路和海阳路交叉口北侧),南对澄江门,北倚古运盐河。县署之地,历朝相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为如皋县人民政府驻地。1995年旧城改造,西部拆建为海阳北路。至2000年如皋市政府迁出,该址作为如皋的行政办公中心长达1048年。2022年7月中山路改造,重建中山钟楼,开挖地基时发现南北两侧地下1.4米位置有青砖铺装路面,宽3.5米,南北长约50米,其上叠压多层青砖墙基和铺装路面。据填土层中所发掘的瓷片,并对照古县署图,专家认定该路面为南唐至宋代县署正堂前甬道道。如皋县署于元末曾毁于兵燹,因历代重修或扩建,致使地基不断增高,形成多层叠压墙基。此甬道亦为如皋古城之南北轴线,距今已逾千年。

以上,我们所看到的如皋中山钟楼景区的所有文字,除署名的以外,策划、撰稿人为原如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西泠印社社员、如皋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聪泉先生。所有书法皆出自原如皋市文化局副局长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八十二翁沈正先生之手。立此存照,免使后人猜测。

图片来源:  谷  粒

黄裕龙,笔名谷粒,系如皋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,现在服务于如皋历史文化研究会办公室。

图片

作者简介

本号诚征:文风严谨、史料确凿、图文相映、引人入胜之佳作。

篇幅适中, 原创首选,录用奉酬。

参考栏目:史海钩沉、人物春秋、往事追忆、名人轶事、世家风范、故地寻踪、古镇溢秀、老城影像、岁月留痕、寻味乡愁、民俗风情、文化谈往、文苑撷英、诗文品读、艺海拾贝、文化拾遗、非遗传承、文旅之光、学术研讨、研究视角。

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